疥疮
2009-3-13 16:25:00 来源: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:未知
本病系由疥螨(疥虫)感染人的皮肤所引起的瘙痒性皮肤病。皮疹表现为疥虫在表皮内掘成的隧道(浅灰色或皮色的细线纹、微弯而隆起)及隧道末端的小丘疹或疱疹,因剧烈瘙痒(尤以夜间明显)经搔抓后可见多数抓痕,湿疹样变以致继发感染性皮疹。好发于指缝、腕屈面、肘窝、腋前缘、下腹、阴部及股内侧,重者可遍及全身。幼儿则可发生于颜面及掌蹠。
引起疥疮的主要病原是人疥螨,通过密切接触而传染,传染性很强。在家庭或集体宿舍中往往互相传播,可由直接接触病人而感染,也可因使用病人用过的衣、被等物而间接传染。
根据好发的特殊部位,以夜间明显瘙痒和以丘疱疹为主的皮疹形态,特别有价值的是发现隧道,结合传染性大,往往一家人或集体宿舍同时多人患病的特点,一般不难诊断。如果在隧道的一端,丘疹或水疱底下挑出肉眼刚能察见的疥虫更可确诊。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外用药物,常用的药物除10-20%硫黄软膏外,还有1%丙体666霜、25%苯甲酸苄脂霜和优力肤霜。
我国商周时代甲骨文里已有关于疥疮的卜辞。南齐孟庆寅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始用“疥疮”作病名,沿用至今。东汉王充《论衡.商虫篇》明确提出疥疮与疥虫的关系。晋葛洪《肘后备急方》中即有硫磺全身摩擦杀虫、苦参内服止痒的记载,沿用至今。(徐菱)